教育教学

首页 >> 教育教学 >> 通识大讲堂 >> 正文
解读博物,感悟文化|孙友德教授做客山一大“通识大讲堂”
日期: 2021-04-15   来源: 通识教育部   浏览量:

 

4月14日,校(院)“通识大讲堂”第二期正式开讲。济南主校区生物医学科学学院报告厅内座无虚席,200余名师生与孙友德教授一起走进山东博物馆,去感悟历史,体味“博物馆里的大学之道”。通识教育部部长孙琳婧主持报告会。

孙友德从认识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读懂博物馆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山东博物馆,使我们通过文物,聆听文物背后蕴藏的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文明的返老还童。孙友德介绍到,山东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质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藏品21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385件,在全国处于前列,尤以陶瓷器、青铜器、甲骨文、汉画像石、书画等更具特色。山东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上圆下方,寓意天圆地方、趵突腾空,既融汇传统文化思想,又体现山东省会泉城济南的城市特色。新馆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满足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人文关怀。2011年被评为“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新馆大厅中央顶部为一晶莹剔透的玉璧,依照馆藏的春秋时期鲁国玉璧制作而成,既与外部穹顶的圆形相互映衬,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苍璧礼天”的思想观念。山东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现有《山东佛教造像艺术展》、《汉代画像艺术展》、《山东历史文化展》、《鲁王之宝---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万世师表展》、《考古山东》、《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和《考工记---山东古代科技展》等。随后孙友德依次详细介绍了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包括红陶兽形壶、蛋壳黑陶(高柄)杯、商代甲骨、亚醜钺、颂簋、《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鲁国大玉璧和九旒冕等,并和同学们分享了山东博物馆藏品里的医学特色:开颅术与针砭术。

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是一座桥;博物馆是殿堂;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正如孙友德在讲解中所提到的“博物馆对于设计师来说,就像是一座无穷的宝藏,记录了属于那个时代最先锋、最时尚的产物,在这里所有年代并存而永恒,成为了他们终其一生都在汲取的灵感来源”。博物馆中的文物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鲜活的文字给我们带来灵感的迸发。“博物馆是时尚的产物,也孕育了时尚,博物馆引领时尚”。

孙友德谈到,山东省博物馆基于丰富的藏品优势,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三位一体,肩负着展示山东地区璀璨的古代文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普及自然科普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是展示齐鲁文明的窗口。博物馆是一个可以触摸过去和发现新事物的地方,它不仅是对历史的保留,更是让人们通过与馆藏的对话,聆听历史的声音,鞭策现在,展望未来。而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博物馆中历经各种文化的碰撞,抛弃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以自己的理解去阐释所见所闻所感,这便是创造力最好的摇篮。“常逛博物馆是一种修养”,“博物馆文化的精髓不是留恋过去和固有,而是探索、发现和创新未来和未知。它用物化的往事,启发来者,哺育新生。”徜徉博物馆之旅,可以参悟其中的大学之道,梳理知识,提升品味,盛纳心灵的归属。

孙琳婧在主持时指出,孙教授为我们阐述了博物馆的大学之道,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博物馆是存储人类智慧的宝库,是传承优秀文化的殿堂,是脑洞大开的创想空间。古往今来,历史的长河不断积淀,了解蕴含其中的文化哲学,激发哲学智慧,促进当代大学生人文科学精神养成,这正是通识教育的意义所在。“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同学们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活动最后,孙友德与在场同学亲切合影留念,并写下“博学广智,格物知行”寄语。

山一大“通识大讲堂”是校(院)通识教育部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通识教育的又一重要举措。该讲堂将邀请国内外从事通识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的知名学者,各学科领域中的专家学者,讲授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分享研究心得,旨在让山一大学子深入了解各学科的学术魅力、掌握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促进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养成。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