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要闻

首页 >> 正文

通识要闻

通识大讲堂 | 刘思金:隐秘的危害——认识大气细颗粒物的健康风险
日期: 2025-04-25   来源:    浏览量:


为深化师生对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科学认知,提升公共卫生意识,4月23日,山一大通识大讲堂特邀校(院)党委书记刘思金作题为“隐秘的危害——认识大气细颗粒物的健康风险”专题报告。校(院)党委委员、副校(院)长张继国主持报告会。


图片


        刘思金以“大气污染是全球长期存在的一个环境健康问题”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大气细颗粒物的生物毒性机制与危害。他指出,大气细颗粒物(例如代表性的PM2.5)不仅是“空气污染的指示物”,更是携带重金属、致癌物和病原体的“载体”。研究发现大气细颗粒物可穿越气血屏障和其他生物屏障,包括血脑屏障,长期滞留在脑组织中,引发脑部损伤;大气细颗粒物可以透过血眼屏障和关节屏障侵犯眼睛和关节,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更令人警醒的是,大气细颗粒物还能携载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突破呼吸道防御,导致全身性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刘思金结合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特别指出,儿童、老年人和孕妇等敏感人群对大气细颗粒物的暴露危害更为脆弱,长期低浓度暴露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胎儿发育异常等不可逆损伤。


        刘思金强调,近年来我国大气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大幅下降,但仍高于WHO指导值。空气污染治理还面临诸多挑战,以健康风险为指导的空气污染物的消减还任重道远。


       刘思金指出,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还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有待探索。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需依托更精细化的科学研究破解难题,大气细颗粒物来源复杂,多因素交织,治理必须“对症下药”。他期待多学科交叉能进一步发展高精度源解析和控制技术,为政策制定提供“靶向坐标”。


图片


        报告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要将人民健康置于首位,既要努力用科研成果守护人民健康,也要在日常中做好科普宣传,成为连接医学专业与公众健康的桥梁。


       报告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别在济南校区和泰安校区举行。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