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推送

首页 >> 正文

经典推送

不能忘却的纪念 | 李大钊诗文赏析——《青春》节选
日期: 2023-10-24   来源:    浏览量:

1916年,27岁的李大钊写下《青春》一文,发表在了《新青年》杂志上。这篇文章以精辟透彻的说理和荡气回肠的行文,犹如号角,吹进了无数青年的心里,更吹醒了一个时代的觉醒。

《青春》—李大钊 “……青年锐进之子,尘尘刹刹,立于旋转簸扬循环无端之大洪流中,宜有江流不转之精神,屹然独立之气魄,冲荡其潮流,抵拒其势力,以其不变应其变,以其同操其异,以其周执其易,以其无持其有,以其绝对统其相对,以其空驭其色,以其平等律其差别,故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之生涯,以宇宙之青春为自我之青春。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此之精神,即生死肉骨,回天再造之精神也。此之气魄,即慷慨悲壮、拔山盖世之气魄也。惟真知爱青春者,乃能识宇宙有无尽之青春。惟真能识宇宙有无尽之青春者,乃能具此种精神与气魄。惟真有此种精神与气魄者,乃能永享宇宙无尽之青春……”

“青年之自觉,一在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进而纵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一在脱绝浮世虚伪之机械生活,以特立独行之我,立于行健不息之大机轴。”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诗文创作背景 《青春》一文作于1916年春,此时,李大钊已经由早稻田大学退学,以全部精力参加到留日学生总会工作之中,担任文事委员会编辑工作,出版《民彝》杂志。此时期,李大钊还和留日同学共同组建起神州学会和中国经济财政学会,以研究学术,畅谈国策,以贡献于祖国。繁忙的案牍工作之余,李大钊散步户外,登高远望,“东风解冻、春日载阳”,“千条垂柳、未半才黄,十里铺青,遥看有色。”日本到处呈现出万物萌发的春天的气息。“反顾祖邦”,李大钊未知故国春色是否到来,是否还处于一片萧瑟,他由季节上的春天想到了人生命中的春天——青年、青春,又联想到政治上的春天,渴望中国能够摆脱“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的腐朽衰颓而复活更生、回春再造。感怀人生,思念故国、再造青春之中华的梦想充溢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之下,他完成了《青春》一文,为古老中国再造重生,吹响理想的冲锋号。

这篇文章发表在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陈独秀深深被文章回环绕梁的韵律、荡气回肠的气魄和精辟透彻的说理所打动,特别将它安排在第二篇,作为另一篇《敬告青年》的“发刊告白”。

在文中,李大钊多角度反复唱叹宇宙无尽、青春无涯的哲理:“其变者青春之进程,其不变者无尽之青春也。其异者青春之进程,其同者无尽之青春也。其易者青春之进程,其周者无尽之青春也。其有者青春之进程,其无者无尽之青春也。其相对者青春之进程,其绝对者无尽之青春也。其色者差别者青春之进程,其空者平等者无尽之青春也。”即是青春无限,那么青年自当永往迈进,把握青春,“以青年纯洁之躬,饫尝青春之甘美,浃浴青春之恩泽,永续青春之生涯,致我为青春之我,我之家庭为青春之家庭,我之国家为青春之国家,我之民族为青春之民族。”勇敢地担当起再造青春中华之重任。

李大钊与青年们

写这篇文章时,李大钊只有27岁,正值青春年华。他牺牲的时候,也只有38岁,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人们常常感叹青春易逝,李大钊在《青春》这篇文章中也辩证地谈到了青春与白首的关系,老大、白首是从青春风华发展变化而成的,即是变化的,那么白首也可以返老还童,恢复青春。热爱生活,珍惜青春之人,虽到了白首之年仍可保持青春活力,所以人生即是“青春不在于华,亦必奋其回春再造之努力,使废落者复为开敷,开敷者终不废落,使华不能不得青春,青春不能不在于华。”所以《青春》既是一篇青春的宣言书,也是一篇人生的宣言书,他宣示着李大钊的乐观进取,宣示着年轻生命的绽放,宣示着青年一代的责任,更宣示着再造青春中华的伟大梦想!

“青春中华”是李大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毕生追逐的梦想,他们以丹心碧血在黑暗中书写光明,凝筑历史。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正在追逐的梦想,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倾注心血、奉献青春。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