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要闻

首页 >> 正文

通识要闻

通识教育战“疫”进行时
日期: 2022-03-28   来源: 通识教育部   浏览量: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泰安长城路校区实行闭环式管理,通识教育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校(院)疫情防控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通识教育优势资源,组织教师开展好通识教育教学及系列素质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疏解紧张情绪和压力,让学生平稳度过特殊时期。

抓好公共课程教学——体育教学以网络为依托,多平台融合,带动学生在校有序开展体育锻炼,通过线上对学生进行直播指导教学,并运用体育教学视频库中精选的教学示范视频为学生进行演示,激发学生强身健体的热情;艺术教学通过利用直播和录播的教学手段,用艺术的感召力和艺术的震撼力带领学生消除疲劳的状态和烦躁的情绪;充分挖掘人文教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中外优秀文艺作品相结合,将爱国爱家的情怀以及抗疫精神在线上教学中讲好、讲透,树立正确面对疫情、战胜疫情的信念与决心。

全面拓展学生素质——计划开展“校内防疫情 运动不停歇 医路由我”体育健康系列活动,组织足篮排球、瑜伽、健美操、武术等专业教师录制体育健康视频,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免疫力,有效排解学生不良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助力抗疫,为恢复正常教学做好准备;“校内防疫情 艺术永流传 医路由我”艺术素养提升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线上精准指导,通过歌唱、器乐等艺术熏陶,让学生感悟艺术的博大精深、艺术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情操,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校内防疫情 人文提素养 医路由我”活动,在两校区开展线上“山一大朗读者”素质拓展活动,给热爱朗读的同学提供一个锻炼和展示的平台,无论水平高低,无论年级专业,只要喜欢诵读,提升人文素养,舒缓心情,助力抗疫。

通识教育部与全校师生一起,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升素养,帮助学生在抗疫与学习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期待疫霾散去春暖花开的日子早一天到来,师生同心,最终赢得抗疫胜利!

附件: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科学健身

——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体质抗疫情

在特殊时期、在不具备常规锻炼条件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下面就来讲一讲什么是“科学健身”?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科学健身。

科学健身,主要体现在因人而宜、持之以恒、运动量适中几个方面,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健身方式,最适合、最有效的就是最科学的。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全民健身指南》中指出,制定体育健身活动方案,主要考虑活动方式、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等几个关键要素。科学健身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合适的健身方法

《全民健身指南》将活动项目分为有氧运动、力量练习、球类运动、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和牵拉练习五种。这五种练习方式各有好处,总体来说,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是基础,球类运动可提高兴趣,中国传统运动侧重修身养性,牵拉练习作为放松调节也必不可少。

健身方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疫情防控期间,室外跑步、借助器械的力量练习和球类运动受条件限制都无法开展,因此可选择室内徒手或自制器械的力量练习,采取间歇训练的方法,以达到有氧练习或力量练习的效果。近期各类健身方法的推送铺天盖地,这里给出两个原则供大家参考:首先,练习方法不宜多,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其次,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练习方式。如果实在感觉眼花缭乱选不出来,就选择自己学校建议的练习内容。

二、合理控制运动强度

健身时控制好运动强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控制不好则会出现两方面问题:运动强度过大,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而运动强度不足,不仅达不到健身效果,还可能造成运动器官的无谓磨损。因此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非常重要。下面主要介绍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的强度把控。

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心率和呼吸来监控运动强度,这两种方式都比较简单易行。心率可以通过测量桡动脉或颈动脉的脉搏,测试10秒钟乘以6即可。人体的最大心率与年龄有关,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5%以上、60%以上、50%以上和50%以下分别对应大强度、中等强度、中小强度和小强度的运动。另一个方法是根据运动过程中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来判断运动强度。与静态相比,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变化不大、可以唱歌相当于小强度;深度和频率增加但能正常交流,相当于中小强度;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述长句子,为中等强度;如果呼吸困难,不能用语言交谈,就是大运动强度。

力量练习强度的监控可以参考RM值(Repetition Maximum,最大重复负荷),就是在某一负荷下能重复的最高次数。例如,进行某一重量练习时,如果练习者对该重量只能连续举起6次,则该重量对练习者来说是6RM;如果重量轻,可以连续举起15次,则该负荷为15RM。不同RM值和组数的力量练习对肌肉的影响不同,3~6RM主要发展肌肉最大力量,5~10RM主要发展肌肉的体积和肌肉力量,10~15RM主要发展爆发力,15~30RM主要发展肌肉耐力。

三、控制合适的练习频率

健身并不是运动时间越长、运动频率越高越好。《全民健身指南》建议:有体育健身习惯的人每周应运动3~7次,每天应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20~25分钟的大强度运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要求为每周锻炼3次或以上,每次锻炼持续30分钟或以上。可以把每天的运动分割成几个部分,因为运动是具有累积效应的,但是每次运动时间至少持续10分钟。

四、注意居家健身安全等问题

疫情期间居家健身,更要注意安全。要因地制宜,根据室内空间选择合适的练习;要循序渐进,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运动服和运动鞋必不可少,静力练习有瑜伽垫更好;要做准备活动,练习前后都要做些拉伸,把关节活动开并及时放松。此外,还要防止出现伤病或疲劳,一旦出现不适情况应减少锻炼负荷或暂时中止锻炼,以消除疲劳,保持健康。同时,饮食合理搭配也很重要,体重的变化与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量有关,运动可以增加消耗(分解代谢),但如果摄入(合成代谢)更多,体重还是会增加。

以上是疫情期间居家健身的一些基本常识,为提高免疫力、调节情绪,尽早战胜疫情,科学健身必不可少。目前经过精心准备,线上体育教学已顺利开始,运行良好,并为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锻炼氛围。希望同学们发扬山一大体育精神,上好体育课,坚持锻炼,科学健身。

  • 微信公众号